做 AI 数字人直播,本质上是 “用技术模拟一个有温度的‘人’,跟观众做朋友”—— 关键不是 “AI 有多先进”,而是 “数字人能不能让观众觉得‘这是个真实存在的人’”。我结合自己观察到的实操经验,拆解成几个生活化的步骤,你照着做,基本不会走偏:
第一步:先给数字人 “活” 起来 —— 定好 “人格和身份”
数字人不是 “虚拟主播”,是 “有性格的朋友”。你得先想清楚三个问题:
“我是谁?”:比如做美妆,数字人可以是 “刚毕业 2 年、爱吐槽智商税的美妆小能手”;做美食,就是 “下班爱研究懒人食谱的职场打工人”;做科技,是 “拆过 100 个数码产品的技术宅”。别搞 “完美人设”,加个小缺点更亲切 —— 比如 “我超怕麻烦,护肤品只选 3 步就能搞定的”“我做饭经常糊锅,所以零食囤得比冰箱满”。
“我像谁?”:形象要贴合身份。美妆博主可以是 “圆眼睛、有点小雀斑的甜妹”,穿浅色系连衣裙;科技博主选 “戴细框眼镜、穿休闲西装的清爽男生”,别搞 “锥子脸 + 大浓妆” 的流水线脸 —— 观众看一眼就会觉得 “假”。
“我说话像谁?”:声音要 “带烟火气”。别选那种 “字正腔圆的 AI 音”,找 “有点尾音、偶尔会拖腔” 的真人声线 —— 比如讲 “这个精华超好用” 时,尾音微微上挑,像朋友跟你分享秘密;讲 “踩雷了” 时,语气里带点吐槽的小委屈,比 “机械念稿” 强 100 倍。
第二步:内容要 “贴生活”—— 别讲 “参数”,要讲 “我用的时候”
直播的核心是 “传递信任”,而信任来自 “具体的生活场景”。数字人讲产品,得像 “朋友给你安利”,不是 “销售念说明书”:
用 “我自己的经历” 代入:比如讲护肤品,别说 “含有烟酰胺”,要说 “我上周熬夜追综艺,早上起来脸黄得像煮鸡蛋,涂了这个精华,拍两下吸收,到下午脸还是亮的,同事问我是不是偷喝了奶茶”;
讲 “用户会遇到的场景”:卖行李箱,别说 “容量 40L”,要说 “我上周出差,装了两件外套、一双鞋,还有电脑和平板,拉着走机场没压力,轮子静音,不会吵到别人”;
加 “小细节” 让内容 “扎心”:比如卖保温杯,要说 “我早上装的热牛奶,下午 3 点喝还是温的,不用跑便利店接开水,省了好多时间”—— 这些场景观众天天遇到,一听就会觉得 “对,我也需要这个”。
第三步:直播时 “会聊天”—— 别当 “读稿机器”,要 “接得住话”
观众留在直播间,不是看 “数字人多逼真”,是看 “能不能跟你聊得下去”。互动的关键是 “及时、具体、有情绪”:
看到评论要 “秒接”:比如有人发 “主播皮肤好好”,别只说 “谢谢”,要接 “谢谢宝!我最近每晚都用那个蓝瓶精华,挤两泵揉开,往上提拉按摩,你们也试试 —— 对了,敏感肌也能用,我昨天测了 pH 值,是弱酸性的”;
遇到问题要 “给解决方案”:有人问 “敏感肌能用这个粉底液吗?”,别回答 “可以”,要讲 “我自己就是敏感肌,上次用 XX 牌粉底液脸发红,这个我用了一周,没起红血丝,成分里有积雪草,能舒缓”;
控场要 “温柔但坚定”:如果有人带节奏(比如 “这产品是智商税吧”),别跟他杠,要拉回正题:“宝子们别跑题啦!我们先把这个粉底液的‘持妆力’讲完 —— 我早上 8 点涂的,现在 12 点,鼻翼只脱了一点,用粉饼补一下就好,等下给大家上链接,库存只有 50 单哦”。
第四步:直播后 “会复盘”—— 用数据 “养” 数字人的 “人气”
数字人的 “真实感” 不是一次性做好的,是靠 “每次直播优化一点” 堆出来的。直播结束后,一定要看三个数据:
“观众停留时长”:哪个时间段观众最多?比如 7 点到 8 点是高峰,下次就把 “重点产品讲解”“福利发放” 放在这个时段;
“互动率”:哪个环节观众评论最多?比如 “吐槽智商税” 时评论炸了,下次就多做 “避坑科普”;
“转化效率”:哪个产品卖得最好?比如 “学生党护肤品” 卖了 100 单,下次就多讲 “性价比高、适合预算有限的宝子” 的产品。
还有个小技巧:把观众的 “高频问题” 变成数字人的 “口头禅”—— 比如很多人问 “会不会闷痘”,下次直播时,数字人可以主动说:“宝子们肯定想问‘会不会闷痘’?我用了三天,下巴没长新痘,质地是那种‘水状’的,推开就化了,不堵毛孔”—— 观众会觉得 “你懂我”。
最后:别丢了 “温度”—— 数字人是 “朋友”,不是 “工具”
我见过很多做数字人直播的人,总在纠结 “能不能换个更逼真的形象”“能不能加更多动作”,但其实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 “技术”,是 “真实感”:
数字人可以 “犯点小错”:比如讲产品时忘词,笑着说 “哎呀,我刚才差点把成分说错,你们别笑我”;
数字人可以 “有偏好”:比如 “我超爱这个橘子味的糖,每次直播都要放两颗在旁边,你们要是买了,记得跟我分享味道”;
数字人可以 “聊生活”:比如 “昨天我(数字人)下班路上遇到一只流浪猫,给它喂了火腿肠,它跟着我走了两条街 —— 对了,下次直播我带你们看它的照片”。
其实 AI 数字人直播的逻辑,跟真人直播没区别:你得让观众觉得 “这个数字人懂我,跟我一样”。技术是 “骨架”,但 “温度” 是 “灵魂”—— 把数字人当成 “想跟观众做朋友的人”,而不是 “卖货的工具”,你就赢了一大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