搭 AI 数字人直播间其实是个 “从需求到落地再优化” 的闭环过程,不用上来就钻技术细节,先把核心逻辑理清楚,再一步步填内容 —— 毕竟最终目的是让数字人 “像真人一样” 和观众互动,把内容传到位。以下是具体的搭建思路,像和朋友聊经验一样说:
第一步:先把 “直播要做什么” 想透
别着急找数字人模型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
直播类型:是带货(美妆 / 服装 / 家居)、知识分享(职场 / 教育),还是互动娱乐(游戏 / 聊天)?比如卖美妆的数字人得有 “试色真实感”,讲职场课的得自带 “专业感”,风格差一点效果就会打折扣。
目标观众:是 Z 世代(喜欢潮、萌、互动)还是宝妈(需要温柔、接地气)?比如面向年轻人的数字人可以加些 “梗”,面向长辈的得避免太 “科技感” 的设计。
核心目的:是涨粉、卖货还是品牌曝光?卖货的话,数字人得更 “会带货”—— 比如强调产品卖点、引导下单;品牌曝光的话,得更 “有记忆点”—— 比如独特的形象或口头禅。
第二步:搞定 “数字人本身”—— 从脸到声音都要 “贴”
数字人不是 “随便找个 3D 模型” 就行,得让观众觉得 “这是个有性格的‘人’”:
形象设计:要和内容强绑定。比如做母婴带货,数字人可以设计成 “温柔的新手妈妈”—— 齐肩发、暖色调衣服、脸上带点软乎乎的笑意;做潮牌的话,得带点 “酷感”—— 利落的短发、oversize 外套、脖子挂个项链。细节很重要:比如皮肤质感要真实(别像塑料人)、眼睛要有 “光”(AI 驱动的眼神追踪能让数字人 “看” 向观众)、动作幅度要自然(别抬手像机器人)。
声音匹配:声音得和形象 “搭”。可爱的数字人不能用低沉的男声,成熟的职场数字人不能用甜妹音。可以选两种方式:① 真人录音(比如找声优录脚本,再同步到数字人);② 文本转语音(用 AI 生成,但要选 “有情绪的声音”—— 比如带点笑意的、带点催促感的,别用机械音)。
驱动自然:要让数字人 “动起来像人”。比如说话时嘴角要跟着台词翘(口型同步)、讲到 “开心” 时会笑(表情驱动)、伸手拿产品时胳膊会弯曲(动作驱动)。如果预算有限,用 AI 驱动就行(不用买动捕设备);如果要更复杂的动作(比如试穿衣服),可以加个高清摄像头捕捉真人动作,再同步到数字人。
第三步:内容是 “灵魂”—— 数字人得 “会说话”
数字人不会自己编内容,所有台词、互动都是你提前 “喂” 给它的:
写脚本:像给真人主播写稿一样细。比如卖口红的脚本:“宝宝们,这支口红我强推!质地是雾面但不拔干(举口红),色号是今年最火的‘焦糖南瓜’(展示手臂试色),今天直播间下单再送唇釉(晃赠品),库存只有 50 支,要的扣‘1’!”重点:要加 “互动引导”—— 比如 “扣 1”“点关注”,不然数字人像在 “念课文”。
互动设计:得让数字人 “能回应观众”。比如观众发 “多少钱”,数字人要立刻说 “今天直播间专属价 99 元,比官网便宜 30!”;观众发 “显白吗”,要回 “黄皮亲妈!我刚才试的时候,同事都说我白了一个度”。可以用两种方式:① 自动回复(把常见问题提前设好关键词,比如 “多少钱” 对应 “99 元”);② 人工干预(后台坐个运营,看到复杂问题就实时输入台词,让数字人 “说” 出来)。
第四步:搭 “直播间场景”—— 让数字人 “活” 在里面
场景要和内容 “融”,别让数字人像 “贴” 在背景上:
背景选择:虚拟背景(绿幕抠图)最灵活,比如卖家居的可以换成 “温馨的客厅”,讲知识的换成 “书房”,做美食的换成 “厨房”。注意:绿幕要选纯绿的,别漏光,不然数字人边缘会有 “绿边”,很假。如果用真实背景(比如家里的书房),要收拾干净,别乱 —— 比如书架上的书要摆整齐,桌面别堆杂物。
灯光调整:这步能让数字人 “更像真人”。① 面光:用柔光灯从正面打,均匀照亮数字人脸部,别留阴影(比如眼眶下的黑影会显得凶);② 侧光:从左边或右边加个小灯,让数字人有立体感(不会像平板);③ 背景光:给背景打个弱光,让数字人和背景有 “层次”(不会贴在一起)。
第五步:设备和工具 —— 别让 “技术” 掉链子
不用买太贵的设备,但得 “够用来”:
电脑:至少要 i5 以上 CPU、RTX3060 以上显卡(实时渲染数字人需要算力,卡顿时真的会崩)。
麦克风:选个带降噪的电容麦,别用电脑自带的 —— 杂音会让观众分心。
推流工具:用常用的直播软件就行(比如 OBS),设置的时候要调对:分辨率 1080P、帧率 30 帧,码率选 “直播平台推荐的数值”(比如抖音推荐 4000-6000),确保画面清晰不卡。
第六步:试播!试播!试播!
搭完一定要试播!找几个朋友进来当 “测试观众”,帮你查问题:
数字人说话时,口型对不对?(比如 “口红” 说成 “口猴”,就是同步错了)
动作有没有卡顿?(比如抬手时突然 “定住”,是算力不够)
观众发消息,数字人能不能及时回复?(比如发 “1” 没反应,是关键词没设对)
背景有没有穿帮?(比如绿幕漏了个衣角,数字人像 “飘” 在半空)
最后:运营优化 —— 越播越 “像人”
正式播了之后,要盯着 “数据” 和 “反馈” 调整:
看观众评论:比如有人说 “数字人表情太僵”,就去调 AI 的 “表情权重”—— 让数字人笑的时候眼睛弯一点、嘴角翘高一点;有人说 “互动太少”,就加更多关键词回复(比如 “尺码”“售后”)。
看数据:比如观看时长太短(低于 3 分钟),说明内容不够吸引人 —— 得改脚本(比如开头加个 “悬念”:“今天我要测一款‘涂了能显白两个度的口红,猜多少钱?”);比如转化率低(没人下单),说明产品介绍得不够 “戳”—— 得加 “场景化描述”(比如 “上班涂这支,同事都会问链接!”)。
小提醒:别忘版权!
数字人的形象、声音、背景素材都得是 “正版”—— 要么自己原创,要么买版权。比如数字人形象别随便用网上的图(会侵权),声音别用没授权的 AI 生成(会被告),背景图别偷别人的摄影作品(会被举报)。
其实搭 AI 数字人直播间的核心,是 “把数字人当真人主播来养”—— 从形象到内容,从互动到优化,都要 “像培养真人主播一样” 用心。毕竟观众买的是 “内容”,不是 “数字人” 本身,数字人只是个 “传递内容的载体”,把内容做好了,数字人自然能 “活” 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