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自己的ai数字人怎么做

 AI数字人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9-17

做自己的 AI 数字人,本质是把 “你的样子、你的声音、你的表达习惯” 转换成能在数字世界里 “活起来” 的虚拟形象 —— 它不是简单的 “捏脸游戏”,而是要让这个数字人 “像你” 甚至 “代表你”。下面分享一套更贴近普通人操作逻辑的步骤,不用纠结专业术语,跟着 “从想法到落地” 的思路走就行:

第一步:先想清楚「你要这个数字人做什么」—— 别上来就捏脸

0 (1).jpg

数字人的 “用途” 直接决定后面所有细节。比如:

要是想让它帮你拍短视频(比如美妆教程、读书分享),就得优先还原你的面部表情细节(比如涂口红时的抿嘴、翻书时的眯眼)和动作习惯(比如你说话时爱摸头发);

要是想做直播互动(比如带货、聊天),就得重点做语音自然度实时交互(比如能接观众的话、回应问题);

要是想做 “虚拟分身”(比如代替你参加线上会议),就得还原你的语气节奏(比如你开会时爱说 “我补充一点”,或者说话慢半拍)。

先把 “用途” 写在纸上,比如 “我要一个能模仿我拍美食测评的数字人,重点是:笑起来有梨涡、说话时爱咬下嘴唇、推荐蛋糕时会眯眼”——越具体,后面越省力气

第二步:攒「你的数字素材包」—— 细节越多,数字人越像你

数字人是 “用数据堆出来的”,你得先把自己的样子、声音、动作变成 “可被软件识别的素材”:

1.形象素材:把 “你的脸” 拆成 “可量化的细节”

要是做写实风格(像你本人):

找个光线均匀的房间(别背光,别用黄光灯),用手机拍360 度的面部照片—— 正面、左右 45 度、侧面、仰头(露出下巴)、低头(露出额头),每个角度拍 3-5 张;再拍一段10 分钟的视频:说一段你平时常说的话(比如 “今天吃了好吃的火锅,辣得我直吸鼻子”),要包含笑、皱眉、抿嘴、点头这些自然动作,速度慢一点,让软件能 “抓” 到细节。

要是做卡通 / 二次元风格

先画 2-3 张 “人设草稿”(不用会画画,用备忘录涂鸦也行):比如 “齐刘海、戴圆框眼镜、穿宽松卫衣、笑起来有虎牙”,重点标清楚 “你想保留的个人特征”(比如你现实中爱穿的牛仔外套、脖子上的小项链)—— 卡通风格不是 “瞎编”,而是用简化的方式 “强化你的辨识度”。

2.声音素材:把 “你的语气” 变成 “可复制的样本”

数字人的声音要 “像你”,得录不同场景的语音

日常聊天:比如 “今晚要不要一起吃饭?”(轻松语气);

分享情绪:比如 “我今天拿到快递,拆开发现是喜欢的书,超开心!”(兴奋语气);

解释事情:比如 “这个软件的用法其实很简单,先点右上角的加号……”(耐心语气)。

录的时候找安静的地方(别在客厅,别开空调),用手机自带的录音功能就行,每段说 10-20 秒,总共录 5-10 段 ——重点是 “你的语气起伏”,不是 “标准普通话”

第三步:把 “素材” 变成 “数字人”—— 不用当技术宅,找工具 “翻译” 细节

现在很多工具能帮你把照片 / 视频 “转成模型”,不用自己学 3D 建模(但要选 ** 支持 “自定义素材导入”** 的工具,别用只能选预设模板的):

1.建模:把 “你的脸” 变成 “数字脸”

写实风格:用能 “照片转 3D” 的工具,把你拍的 360 度照片导进去,软件会自动生成 “你的数字脸模型”—— 比如调整颧骨的高度(要是你现实中颧骨有点高,别调平)、眼角的弧度(你是丹凤眼就保留),再贴 “皮肤纹理”(比如你脸上有小雀斑,就让模型也带雀斑);

卡通风格:用 “矢量图转模型” 的工具,把你画的草稿导进去,调整颜色(比如你头发是深棕,别选浅黄)、质感(比如你想让头发看起来软一点,就加 “蓬松效果”),重点是 “让卡通形象能看出‘你’的影子”(比如你现实中戴眼镜,卡通版也戴同款)。

2.让数字人 “动起来”—— 别做 “僵尸脸”

数字人 “像不像”,关键看动作和表情的 “自然度”

先加 “基础动作绑定”:比如给数字人加 “虚拟骨骼”—— 就像人有骨头一样,数字人也需要 “颈椎、肩膀、手指” 的 “骨头”,这样你让它 “点头”,它的脖子会跟着转动,而不是只有脑袋动;

再做 “表情捕捉”:把你之前拍的 “表情视频” 导进去,让软件 “学习” 你的表情规律 —— 比如你笑的时候,左边嘴角比右边高一点,就让数字人也保持这个习惯;你皱眉的时候,眉心会有三道纹,别把这道纹 “修掉”(越细节越真实)。

3.让数字人 “说你的话”—— 别用 “机器人声”

语音是数字人的 “灵魂”,要避免 “生硬的合成音”:

用 “声音克隆” 工具:把你录的语音素材导进去,软件会 “学习” 你的音色、语调、停顿习惯(比如你说 “然后呢” 的时候,会拖一点尾音);

调整 “唇同步”:让数字人的嘴型和声音对得上 —— 比如你说 “苹果” 时,嘴会先张圆再抿住,别让数字人说 “苹果” 时嘴还张着;说 “谢谢” 时,嘴角要往上扬,别面无表情。

第四步:让数字人 “会思考”—— 从 “动起来” 到 “能互动”

要是你想让数字人 “不是只会念稿子”,得给它加 “脑子”—— 也就是把你的表达习惯 “喂” 给 AI

比如你平时爱说 “我觉得 XX 特别好,因为……”(习惯先讲结论再讲原因),就把你过去的朋友圈、短视频文案、聊天记录导进去,让 AI 学习你的 “说话逻辑”;

要是想让它能回应问题(比如直播时观众问 “这个产品好用吗”),就把你常说的回答写下来(比如 “我用了三周,最明显的是 XX,比如我之前……”),让 AI “记住” 你的回答风格。

第五步:测试 + 调整 —— 别嫌麻烦,“像你” 是调出来的

做完上面的步骤,一定要多测几遍—— 别自己盯着看,找朋友帮你 “挑刺”:

让数字人说一段你常说的话(比如 “今天的天气真好啊”),问朋友:“有没有觉得声音像我?有没有哪里奇怪?”(比如朋友说 “声音有点闷”,就再录一段更清晰的语音,重新克隆);

让数字人做一个你常做的动作(比如你笑的时候会捂嘴),问朋友:“动作自然吗?有没有像机器人?”(比如朋友说 “捂嘴的时候胳膊太僵”,就调整动作的速度 —— 慢一点,别太机械);

让数字人回应一个常见问题(比如 “你喜欢吃什么”),问朋友:“回答的方式像我吗?”(比如朋友说 “回答得太官方”,就把你平时的回答改得更口语化,比如 “我超爱火锅,尤其是辣锅,每次都要加两份毛肚”)。

最后:几个 “避坑提醒”—— 别踩没必要的雷

别追求 “完美”:数字人不用 100% 还原你的每一根头发,重点是 “保留你的辨识度”(比如你有颗小虎牙,比 “皮肤超光滑” 更重要);

版权要注意:用自己的形象和声音没问题,要是用别人的(比如想做个像明星的数字人),一定要先找人家授权;

别买 “智商税工具”:不用花大价钱买专业设备(比如动捕服),手机拍的素材足够用 —— 重点是 “素材的细节”,不是 “设备的贵”。

其实做数字人的过程,更像 “把你的影子拽进数字世界”—— 它不是 “代替你”,而是 “延伸你”。比如你平时没时间拍短视频,就让数字人帮你拍;你不想露脸直播,就让数字人带着你的声音和表情和观众聊天。慢慢来,越贴近 “真实的你”,这个数字人就越有 “灵魂”。


上一篇 定制ai数字人软件流程
下一篇 ai数字人带货靠谱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