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教学平台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

 行业资讯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9-09

周三上午的第三节课,林老师抱着电脑走进教室时,后排的小棠立刻把摊在桌上的漫画书塞进了抽屉 —— 他看见电子白板上已经弹出了 “海底探险” 的界面。这节课要讲 “鱼的呼吸器官”,以前林老师得举着晒干的鱼鳃标本绕教室走三圈,现在她点开 3D 模型,指尖轻轻一拖,一条小丑鱼的鳃盖就缓缓张开,红色的鳃丝像小扇子一样展开,水流从口部进入、从鳃盖流出的路径,都在屏幕上跟着箭头一点点 “游” 起来。

1.jpg

“谁想上来调一下水流的速度?” 林老师话音刚落,好几个学生的手举得比铅笔还直。坐在第三排的小悠抢着摸到了鼠标,她把 “水流速度” 的滑块往右边拖了拖,屏幕里的小丑鱼立刻加快了鳃盖闭合的频率,旁边的标注框里自动跳出一行字:“水流越快,鳃的呼吸频率越高”。“我发现了!” 小悠回头喊,“就像我们跑步的时候,喘气会变快!” 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,林老师笑着点头:“对,鱼和我们一样,也需要‘深呼吸’。”

这样的场景,现在成了教室里的 “日常”。语文课上读《秋天的雨》,陈老师没有急着翻开课本,而是先点开了 “感官盒子”—— 耳机里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,屏幕上飘着金黄的银杏叶,墙角的音箱里还飘出一丝若有若无的桂花香(其实是提前录好的 “秋天的气味描述” 音频)。当学生跟着读 “秋天的雨,是一把钥匙” 时,平时读课文总含混的小若,声音里居然带着点湿润的温柔:“老师,我好像真的闻到了秋雨的味道。”

数学课讲 “正比例函数”,张老师没急着写公式,而是打开 “函数游乐场”—— 学生们的平板上都弹出了一个坐标系,拖动屏幕上的 “k 值” 滑块,直线就会跟着倾斜:k 变大,直线往上翘得更厉害;k 变小,直线就变得平缓。“谁能找出 k=2 和 k=1 的区别?” 张老师问,平时最怕数学的小浩突然举手:“k=2 的时候,x 每加 1,y 加 2,比 k=1 快一倍!” 张老师眼睛一亮,立刻把他的平板画面投到白板上:“对,这就是正比例函数的‘生长速度’!”

林老师说,以前备课要花两小时找标本、剪视频,现在平台的素材库里有现成的 3D 模型、互动题卡,甚至还有别的老师分享的 “情境设计”—— 比如讲 “植物光合作用” 时,有人做了 “阳光小实验”:拖动太阳的位置,叶子的叶绿体就会发出荧光,旁边的氧气气泡数量也会跟着变多。“最惊喜的是学生的反应,” 她翻着手机里的课堂截图,“上周讲‘种子萌发’,我用平台做了个‘种子成长日记’,每天让学生在平板上记录种子的发芽进度,平时不爱说话的朵朵居然写了三行观察笔记:‘今天小芽出土了,像个害羞的小尾巴’‘叶子展开了,上面有细细的绒毛’。”

小棠说他最喜欢科学课的 “虚拟实验室”—— 上次做 “火山喷发”,他调了三次岩浆的粘度:粘度高的,岩浆像蜂蜜一样慢慢流下来;粘度低的,岩浆会喷得很高。“以前做实验只能看老师做,现在我自己就能试,” 他摸着平板上的实验记录,“昨天我在家用醋和小苏打做了个小火山,妈妈拍了视频发给林老师,今天课上放的时候,全班都喊‘好酷’!”

其实数字教学平台没什么 “魔法”,它只是把老师以前藏在教案里的 “小好奇”,变成了能让每个学生都摸到的 “小探索”—— 试转一个鱼鳃的模型,试读一段带雨声的课文,试调一个函数的变量,试做一个不会炸的火山实验。这些 “试” 的过程,让知识不再是写在课本上的黑字,而是能摸得着的水流、能听得见的雨声、能自己发现的规律。

周五放学时,小棠抱着平板追上林老师:“下周能再做‘昆虫触角的秘密’吗?我想试试调蚂蚁的触角长度!” 林老师笑着点头,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风里飘着操场边的桂花香 —— 就像语文课上那阵 “秋雨的味道”,真实又生动。

当学生的眼睛因为好奇而发亮时,课堂就成了最生动的地方。

vvclass-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平台

无论学生和老师是在线上还是线下,就像在个教室中,实现真正互动式教学

创造全新的教室

教师和学生能够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,远程接入任意教室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。借助VVClass这一专业的音视频技术及黑板互动教学系统,他们可享受沉浸式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体验。


上一篇 数字教室是什么意思/优点
下一篇 数字教室建设方案